為提升中小學教師設計並落實行動取向國際教育課程的能力,國教署於719()委託臺師大計畫團隊辦理「114年度國際教育課程領導者實作工作坊」,藉由理論引導與實務操作並行的課程規劃,協助教師掌握行動取向的課程設計核心,回應全球議題,實踐教育現場的創新教學。

  工作坊上午場聚焦課程設計理論,由計畫主持人劉美慧教授主講,以「行動取向國際教育課程設計」為主軸,說明培養學生國際行動力的重要性,並引導與會教師理解如何將核心概念轉化為課堂中可實踐的行動任務。講座中介紹行動取向課程發展模式,並結合SDGs議題融入等課程發展策略,協助與會教師釐清行動導向課程設計策略,進而啟發如何建構具國際視野與在地行動力的國際教育課程。

 

圖1、說明行動取向課程模式與案例


 

  下午場次依照教育階段進行分組實作,包含課程案例分享、分組課程設計實作與發表,以及綜合討論與反思回饋。每個分組場次邀請具備實務推動經驗的專家教師進行課程案例分享:國小組邀請到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洪麗卿助理教授及臺中市東興國小潘香汝教師分享共同研發的「我們與災難的距離」及「綠能齊步走」兩套結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的國際教育課程方案;國中組分別邀請到屏東縣南榮國中丘麗英教師分享「『從南榮出發,點亮非洲農村』—國中生實踐SDGs的跨國農業行動學習課程」及臺北市蘭雅國中何沛儒主任分享「全球公民責任-i 生態:行動守護海」課程方案,分別展現南部及北部不同學校發展行動取向國際教育課程的面貌;高中組邀請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蘇苑瑜助理教授及臺北市建國高中黃春木教師,他們分別分享「破解跨國資訊戰,監督媒體議起來!」及「藍色眼淚」的課程方案,展現高中階段學生在國際議題探究並發展行動策略的深度。

  課程案例分享不僅突顯行動導向課程的實施脈絡,也讓參與教師得以瞭解其他教師課程的實踐成果與創新做法,激發現場教師對課程設計的想像與信心。接續的分組課程設計實作中,學員進行國際教育行動取向課程的構思與設計,彼此間互相激盪想法,也深化對國際教育行動取向課程設計的掌握。
 

圖2、課程案例分享
圖3、分組實作討論

  參與教師對本次工作坊的內容規劃與講師安排表示肯定,認為課程內容兼具理論深度與現場應用性,講師分享的教學經驗與課程案例具高度參考價值,有助於理解行動取向課程的發展模式,也對於如何引導學生面對全球議題並採取行動有了更清晰的方向,進一步提升自身在國際教育課程設計上的專業知能。

  本次實作工作坊不僅有效傳遞行動取向國際教育課程的核心理念與實施策略,也為教師提供了深入交流與反思的場域,激發更多創新課程的靈感,進一步促進各校國際教育的發展與深化。


圖4、114年度中小學國際教育課程領導者實作工作坊與會成員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