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成效分析
學生學習成效 平均分數 分析 反思
  1. 學生須製作一張簡報,並輪流簡介不同國家的地理位置與特色風味茶。(30%
28% 大部分的學生都能夠至作出一張清楚的簡報,並且透過教師的授課,找出正確的相對應圖片。 受限於線上教學,教師在教學指令或是示範要更為簡單、清楚。
  1. 學生利用老師設定的建議句型,用英文寫出該茶品的特色或是以雙語製作海報30%
28% 一半以上的學生都可以利用老師設定的建議句型,用英文寫出該茶品的特色。少部分的學生可以觸類旁通,延伸出更好的句型與內容。 學生程度的差異大是目前教學現場所面臨到的一大難題,是故如何透過拔尖扶弱的差異化教學設計,增進信心不足的學生學習興趣,又可以協助程度較好的學生有更多元的收穫,將會是未來課程設計與修正的發展重點。
  1. 學生利用老師設定的建議句型,用英文報告該茶品的特色。30%
22% 學生普遍對開口用英文報告茶品特色有點膽怯,但整體而言可了解其報告內容。大部分的人也可以在透過練習與教師指導後,都可以克服上述障礙。 施測學生普遍開口講英文的機會不高,教師需預留更多時間等待學生開口說英文。
  1. 學生能聆聽同儕口頭報告,並給予班上其他同學回饋與建議。(10%
9% 絕大部分的學生都能專心聆聽同儕口頭報告,惟給予班上其他同學回饋與建議時較為害羞。 普遍缺乏給予同儕互相回饋的經驗,或許可以透過更多的學習,提升良善的學習共同體環境,增進學習氛圍。
小計 9    
 
目標 關鍵成果 質性說明
  1. 依照聯合國並以聯合國2030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中第十二項「確保永續消費及生產模式 (Responsible Consumption and Production)」的概念發展課程活動。
團隊教師利用彈性課程時間完成「臺灣與世界各地的茶文化」與「永續消費與生產模式」兩個單元的課程教學。內容包含有「世界的茶文化」、「臺灣的茶文化」、「找找碳足跡」、「碳足跡和氣候變遷」、「減少碳排放」與「謹慎選擇」六課。教師皆積極投入研發、修正和評鑑課程。 團隊教師已完成發展兩個單元的課程教學,參與教師皆積極投入研發、修正和評鑑課程。
  1. 學生能透過生活中國內外的實際案例,與相關英語知識的學習,讓學生具體瞭解如何在生活中落實永續消費及生產模式。
每位學生皆能了解世界與臺灣茶文化的特色,並完成至少三分鐘以英文報告的國家的茶葉歷史與文化特色報告。
 
每位學生皆能了解世界與臺灣茶文化的特色,惟受限於參與學生的語言程度,三分鐘的英文報告則透由美籍協同助理教師的幫助與課後練習完成之。
  1. 學生能知道碳足跡的概念,並且反思自己生活中所產生的碳排放量。
每位學生皆能用行動載具上網計算自己一天的碳排放量,並且利用英文完成至少三句的具體行動策略分享或報告。 受限於停課並改由全面同步線上教學的模式,教師透過每週線上課程的時間,掌握學生使用行動載具上網計算自己一天的碳排放量的進度。最後亦在美籍協同助理教師的幫助與課後練習下英文完成至少三句的具體行動策略的簡要分享。
  1. 學生能利用Facebook社團,在社群平台上發表具有環境保護的茶葉銷售宣傳策略。
  2. 落實公開觀課,傳揚國際教育意義與價值。
每位學生皆能用在教師指定的Facebook社團平台,至少發表出兩則文字或是圖片的宣傳品,作為宣導具環境保護意識的茶葉銷售宣傳品。 受限於進度與網路界面等因素,本學期改利用google classroom平台,作為發表茶葉銷售宣傳品的場域。
  1. 落實公開觀課,傳揚國際教育意義與價值。
透過共同備課,以及落實至少一場說課、觀課、議課的模式,協助校內或校外夥伴教師進入國際教育雙語課程研發設計領域,並提供雙語教師教學精進及修正課程設計之建議。 利用線上教學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特色,邀請校內同領域相關教師一同觀課。此外,邀請美籍協同助理教師一同參與此課程的討論、教學與修正,亦使本課程設計更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