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學生學習成效分析

教師教學隨筆

教師教學省思
1. 根據觀課紀錄
 
(1) 中英文的轉換指示需更明確,評估學生課堂的參與度調整母語和標的語言的使用比例。忌諱一句英文跟隨著一句翻譯中文,尤其classroom instructions的部分。對於程度較弱的班級或個別學生因為英語能力而跟不上進度時,先降低英語的使用頻率,針對content knowledge的部分,可以先用中文確認學生的理解,再進行英文教學的部分,因為CLIL畢竟仍以學生能夠理解學科內容或國際教育議題實質內涵相關知識為top priority 。但是每個單元語言學習內容 Language of Learning的目標字詞(target words)和目標句型(target sentences則是雙語課程學習的核心,需要透過多元的活動與任務設計提供學生練習與使用的機會(communication and culture)
 
(2) 多運用肢體動作、資訊圖表各種圖像媒材或是與生活經驗相關的例子提供學生學習的支持與引導。每一單元的目標字詞(target words)和目標句型(target sentences) 要製成海報成為教室情境佈置的一部分,讓學生在學習歷程中隨時可以參酌以強化其學習。
 
2. 根據課室觀察與學生學習單與任務表現
 
 
(1) 個別班級孩子的英語程度落差非常的大, 學習單的完成度與所用的時間有其大差異,有些孩子無法完成,有些孩子認為簡單。雖然聽不太懂但是孩子們都會要求可不可以用中文再講解一次。這種想參與活動也很努力想要去完成相關任務的態度是最寶貴的,要思索如何在教學活動增加小組合力完成任務、同儕共學以及差異化教學設計 。
 
(2) 學生喜歡用平板上課googled兩個疫情網站的資訊相對投入,疫情控管指數的概念介紹的時候,要花較多的時間,他們才能大概知道此網站的意義,第二單元的內容需要更充裕的教學時數。在第一個班級執行查資料比對兩個網站的時候,因為iPad沒有辦法自動連上網路,需要一臺一臺登入學校的帳號, 這部分下一個班級直接調配一組配置兩台已經連線的載具,並提供QR Code請學生直接掃描登入網站以節省機器操作的時間。
 
(3) 普遍而言,學生的各國文化特色與防疫措施的關聯PPT任務有很大改進空間,資料的查找與探究鮮少聚焦各國文化特色與防疫措施的關聯,最後文化脈絡的部分是這個教案最核心的理念:『防疫政策其實是回應國家的社會文化,我們在不了解其他國家的社會文化脈絡的時候,直接從死亡人數就判定政策的好壞,過於武斷且有失公允。應該透過跨文化的理解,看到政策制定時的在地考量,才能進行討論與辯論。』下學年執行此課程時,或許試著改為檢核表的對應與勾選,或是請每班選定一個探究的國家,降低學生報告組數,但是深化目標國的探究,進行七年級的班際交流與共學。
學生回饋
經過普查學生針對此雙語課程的學習經驗,大約三分之二的學生覺得很有挑戰性而且也三不五時就卡關,約六分之一強的學生覺得有挑戰性但可以跟上學習進度,六分之一的學生覺得超難根本看不懂、聽不懂,六分之一的學生覺得課程內容平實易懂。
雙語課程的學科內容知識本來就是涉及比學校教科書內容較大的範疇,目標字詞(target words)和目標句型 (target sentences)若要搭配國際教育雙語課程的教學內容更會是大超範,但是所有的學習本來就是知識與能力的積累,透過因地制宜的課程設計,只要學生沒有失去學習的興趣,那麼逐漸地進步就是可以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