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成效分析與反思(※請以量化或質性方式,分析與反思該單元執行成效)
《我愛我自己Fun看各國你我他》教學設計中,以學生自我為出發點,並從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人們出發,引領學生察覺每個人的長相的差異。並透過藝術創作與遊戲活動歷程,體會與他人的聯結,所學會彼此互相尊重。此外,藉由一系列的攝影作品,和各國兒童節、各國玩具的習俗,了解世界上不同國家生活的多元性,透過課堂上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們探索並分享對自己及相關人、事、物的感受與想法,包容和自己不一樣的人,進而接納自己與尊重他人。在此理念之下,搭配以雙語的方式來設計課程活動,其中,亦須考量學生的起點能力。南大附小為市區型學校,多數學生均有基本接觸兒童美語的經驗,但亦不乏讓孩子自在發展的家長,故在中英文書寫能力未臻成熟的前提下,課程中的雙語部分便會以聽說為主,並鼓勵學生讀寫或記錄。
      以第一單元We  Are  Different來說,大部分的學生在課堂中,對應均屬流暢;在個別詢問的形成性評量中,均可在提示中完成回答。除了以師生問答為檢核依據之外,以教具磁鐵拼臉組,來做進一步的聽力練習:教師以英文目標句型What is different from you?出題,由排出來的臉譜,測試學生能否理解。由於教具富有趣味性,在題目覆誦的過程中,異質性分組的學生群中,多半有人能理解並以中文提示同組其他夥伴,再指揮全組完成任務;本單元亦安排一本翻翻書的手作,搭配大書教具的示範,學生能完成並感受到樂趣,惟在成品的面向上,學生以英語口說的產出較為薄弱,大多為聆聽教師之雙語課堂用語,學生們均會將焦點放在臉譜的繪製,未來會再調整學生產出的模式,使其作品與國際教育主軸更有聯結性,讓孩子有更多機會以雙語呈現表達作品內容,增加學生感知雙語的課堂經驗。
     第二階段活動Life  Is  Different中,透過各式照片及影片讓孩子比較各國生活之差異,詢問學生情緒感受,一年級學生最熟悉的情緒字詞為happy,但由於照片呈現的孩子生活,與臺灣便利富足的情境相差甚遠,故大部分的學生想使用shocked/worried/scared,礙於較少使用,故在課堂中觀看照片後,會先以英文詢問學生感受,再以中文提示:你會擔心他嗎?你覺得害怕嗎?以雙語輔助,再加上教師的肢體語言或聲音表情,學生發言均相當熱烈,努力想表達自己的情緒與想法。最後,再請學生舉牌(Yes or No)即時回應,完成學習單的情緒臉譜。在這部分課堂進行以圖示心情為主,書寫英文為輔,而學生寫英文的情形,較前一周之課程踴躍,推測是課堂中呈現的照片或影片相當有吸引力,學生印象深刻之餘,更願意以英文做分享。在目標句型裡,學生對於What is different from you? How does he/she feel? 的問題回應,一開始較為不知所措,後續課程可再讓學生設身處地的揣摩,照片中各國孩子的心情,並調配課程時間,在句型的部分增強重複性,引導學生能以基本句型的鷹架,試著能以英語句子回答。
     第三階段課程Different Children’s Day,以介紹兒童節與玩具為主,最後延續三週以來的課程,請學生化身為宣傳單的設計師,協助募集玩具給弱勢國家的孩子。本課程主題為各國小孩的玩具與各國兒童節,本身就能吸引學生之動機,外加目標字詞為淺顯基本的英文單字,又現場擺放的實際玩具,在學習場域中難得出現,因此學生課堂興致高昂。搭配課中介紹的各國兒童節特色與由來,例如:設計對對碰,來測試學生對於國際教育方面的認知是否吸收,避免流於只是英文玩具單字的介紹與學習,務求與國際教育知能(比較各國兒童節或童玩文化差異)相結合;此外,亦可更深入整合學生在設計傳單時的心情,結合前兩單元的國際教育主題,融入之前所習得的目標字詞與句型,再做後續的復習與提點,整體課程會更具連貫性。


以下題目改編自教育部國際教育網站《國際教育全球公民素養自評量表》,以配合國小一年級學生認知程度,理解學生在各面向的能力表現與成長。從自評量表的前後測可知:本校學生大多知道英語對於認識外國文化事物之重要與必要性。大約20%的孩子於課程前已了解外國弱勢兒童的生活情境,課程後有大幅度的增加(85%);課程前40%的孩子能以英語表達想法,課程後85%孩子能認識目標字詞句,以目標字詞句完成表現任務,也能於課堂中理解教師課堂(雙語)用語,成長幅度亦十分顯著。課程中採用外國攝影師的照片深受學生喜愛,98%的學生表示能說出各個國家文化不同之處。
 
目標 關鍵成果實際達成情形 質性說明
目標1. 
提升雙語課程專業知能。
1-1透過教學研討會運作雙語國際教育課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
1-2自行辦理並參與校外雙語課程相關研習。
1-1-1社群活動記錄6次,包含內聘講師進行校內講座分享(上下學期各3次)
1-1-2社群活動教師心得6次。
1-2-1研習資料。
1-2-2簽到、研習活動照片。1-2-3研習時數或證書證明。
1-2-3 本校兩位教師參加校外研習培訓課程,成為國際教育共通暨分流課程講師。
目標2.
將國際教育校訂課程轉型發展為雙語課程
2-1教師設計出全校一至六年級國際教育雙語課程教案。 2-1-1每年級設計1個單元國際教育雙語課程教案,計6份。
2-1-2 教師根據教案發展出雙語課程教材:簡報6份、學習單12張。
目標3.
精進國際教育雙語課程教學實務經驗
3-1各年級每個班以雙語課程模式實施國際教育校訂課程。
3-2藉由雙語課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進行課程共備、公開授課、教學觀察與回饋會談。
3-1-1全校實施,教務處於課務表中排定每年級每班6節課(每週2節)
3-2-1繳交公開授課紀錄表6份至本校研究處留存(註:含共備、教學觀察、回饋會談紀錄內容。)
目標4. 
進行雙語課程評鑑,持續修訂課程。
4-1蒐集學生學習成果,並進行評量分析。
4-2邀請專家學者給予課程評鑑意見。
4-1-1學生學習成果,如:學習單、錄音、小書等。 4-1-2學生學習評量結果分析。
4-2-1課程評鑑自評表6份。
4-2-2邀請臺南大學許誌庭教授、張麗玉教授進行課程評鑑,蒐集回饋建議
目標5.
分享國際教育雙語課程推展之實務經驗。
5-1辦理校內成果發表會,讓全校教師了解本校雙語課程發展成果。
5-2透過校外演講或成果發表會,對外分享本校雙語課程發展成果。
5-1-1成果發表會簡報資料。
5-1-2成果發表會照片。於6月8日進行校內雙語國際成果發表會,全校約50人與會。
5-2-1校外成果發表邀請公文或發表照片。
5-2-2演講發表資料。本校2位教師分別於7月26、27日至臺南大學各進行3小時雙語國際教育課程分享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