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目標
關鍵成果
檢核勾選
質性說明

1. 學生能藉由文化理解課程,增進學生對自我文化的尊重與喜愛。

1.能讓學生與組員合作並能和國際學伴一起完成議題任務,且學生能表達自我觀點。

V

1-1.小論文與議題報告檔案由學生共同協作。

V

1-2.議題探究討論紀錄能呈現自我省思觀點。

2.學生從國際交流中,體現國際競合力的養成。

2.學生能參與在德國辦理之各場次 Party中,與學伴對話、互動,融入其中。

V

2-1.學生活動與課程筆記生動有趣。

V

2-2.教師觀察紀錄與反思是否團結合作。

3.以出訪身心的實踐,建立師生學習經驗圈之反思,強化地球公民素養與跨文化理解。

3.學生能將國際移動力規劃在自主學習經驗中並實現尊重自己與他人,成果發表會能展現學生積極負責的態度,事前準備與執行能按部就班。

V

3-1.學生能獲得交流證書與發表正向成果回饋。

V

3-2.成果發表會歷程紀錄與線上問卷,呈現公民素養之正相關。

4.學校能持續支持國際教育專業社群。

4.社群能邀請各行政與學科老師參與,共同設計專業課程及承擔訓練參與國際交流的學生擴充國際交流內涵。

V

4.教師專業社群能持續研發國際教育教案。

5.學校各領域課程設計能融入臺灣在國際社會角色的討論。

5.在國際交流任務中導入SDGs永續議題的討論,提升學生國際素養。

V

5.領域教學與跨科合作之SDGs永續議題擴大融入課程規畫,數量增多。

6.學生能擴大參與國際交流的影響力。

6.經由課程參與,讓學生觀察、紀錄,比較姊妹校生活與文化差異,能自主學習規劃國際交流活動且進行成果分享,完成回饋問卷。

V

6.分析問卷評估學生國際交流深度與廣度,觀察學生高教升學進路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