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目標
關鍵成果

1.學生端

藉由國際交流活動,豐富多元學習經驗,習得多元語言能力,進而培養尊重與欣賞世界不同文化的價值與跨文溝通技巧。

 
  1. 藉由課程培訓能認識基本國際禮儀文化,並能使用英文在交流場合向外國師生3位介紹自己學校及臺灣特色。
  2. 透過姊妹校交流參訪,體驗不同國家文化的差異,培養對自我文化的認同,瞭解全球重大議題與多元社會的跨文化比較。
  3. 能撰寫一份500字的交流心得報告,分組製作1份主題簡報利用週會時間向全校師生發表,讓全校師生欣賞姊妹校國家與我國文化之差異。
  4. 針對兩國衛生福利政策與措施進行比較,提出1份加強控制疫病傳播的行動方案,並落實於生活中,小組探究成果製作成海報,於校內成果展中進行展示說明。

2.教師端

將國際議題融入教學中,藉由課程探究與實作,培養學生具備國際素養與團體合作的能力。
  1. 團隊教師具備每學年設計發展出1份永續發展議題融入課程主題教案的能力,並融入課程教學活動中。
  2. 與日本姊妹校每學期至少進行1次合作式主題課程線上共備會議,以國際素養導向及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為主軸,分析永續發展目標如何融入交流方案課程中。
  3. 兩國教師團隊,針對國際交流入班體驗課程實施進行線上研討,將文化、語言、學生社團活動體驗及永續目標議題納入交流課程規劃。
  4. 建立交流課程教學模板,藉由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議題,進行兩國教師社群主題探究活動,完成1份小組教案規劃報告,內容以SDGs3健康與福祉為主題,比較兩國衛生福利政策對疫病管理的影響,融入教學方案實施。

3.學校端

建立校本課程模板,讓全校師生藉由課程的研發與實施都能接觸全球永續發展議題,並了解我國與其他國家推展現況,建立全球夥伴關係,善盡全球公民責任。
 
  1. 於教學準備日辦理4小時國際教育工作坊,由外聘專家學者進行2小時國際教育議題融入課程、教材教法與策略實作課程。
  2. 由參與國際交流計畫的教師團隊進行2小時之國際交流培訓課程與國際交流經驗分享。
  3. 各領域教學研究會每學期至少進行1次永續議題融入國際教育案例分享。
  4. 完成1份教師教學、學生學習與家長回饋的成效問卷,藉由問卷結果分析進行滾動式課程設計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