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高雄市立三民高級中學

空間權力:誰的公共空間?

:::

對應國際教育議題實質內涵

彰顯國家價值
尊重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強化國際移動力
善盡全球公民責任

單元名稱 4

融入領域

語文、社會

上課節數:1節

年級:(多元選修-跑班) 3年級

國際教育議題實質內涵
總結性評量
一、空間象限學習單:舉出與習以為常主觀相異的生活環境之處。
二、VS說明稿:比較國際對於弱勢者的協助,提出臺灣可以進步之處。
空間與我:發現及察覺日常生活中的權力(1節)
 
課程/單元名稱 空間與我:發現及察覺日常生活中的權力(單元一,共四單元)
總節數 1
課程內容 (註1) 領域學習內容(Content)
課程總旨為透過「關注社會生活相關課題及其影響、傾聽他人意見並澄清彼此觀點、中英語口語表達之嘗試、國際作為上的相同與差異、文化適切性」。學習者可以學習到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察覺權力關係,並了解空間對權力的影響。透過探討不同的空間,例如家庭、學校、社區等,學生可以學會分析權力結構,並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應用所學知識。
對於國際教育的認知,企圖從臺灣經驗出發,認識了生活周遭的所發生的議題,再帶領學生找出國際上共同發生的問題,進而透過兩國間的對於弱勢政策的比較,知道不同文化的關注點,以及相互學習經驗的可能。
一、國語文領域核心素養具體內涵:
國S-U-B2:善用科技、資訊與各類媒體所提供的素材,進行閱讀思考,整合資訊, 激發省思及批判媒體倫理與社會議題的能力。
二、社會領域核心素養具體內涵:
社-U-C3珍視自我文化的價值,尊重並肯認多元文化,關心全球議題,以拓展國際視野,提升國際移動力。
基於上述條件,以設計下方學習內容:
一、他國在空間中對弱勢者的輔助。
二、他國實行援助的方式及目的。
三、2國之間空間分配的差異及可進步空間。
四、各國差異比較的目的。
五、英語文使用及搜尋的意義。
六、國際社會空間分配援助作為的比較。
七、台灣空間分配可以提升的方向。

語言學習內容(Language of learning)
目標字詞target words:

Globalization(全球化)、Power relations(權力關係)、Power structures(權力結構)、Vulnerable populations(弱勢人口)、Intercultural learning(跨文化學習)、Cultural exchange(文化交流)

目標句型target sentences:
一、What spaces do you think are the most important in your life and why?
二、In my opinion, ________ is crucial to my learning experience because …
教學活動 內容簡述(註3) 教學時數 學生學習目標 評量方式
  【教學前準備】
一、3C載具(使教師能派發各項學習任務)
二、5張空間圖(例:校園操場、教室洗手台、郵局前人行道、超市的貨品走道、地下道等)

【教學脈絡】 
本堂課主要目的為帶領學生覺察「空間中的殘缺」,在這些多數人習以為常的空間,但對身障者並非那麼直覺,延伸思考空間存在的用意。在體察國內的空間狀況後,企圖將「空間」延伸,將臺灣遇到的困境,放諸國際,了解各國於協助處理弱勢者,能提供合適空間,達成社會正義。 
一、教師說明進行此項活動的目的以及方式。
二、教師派送這五張圖片,給學生些許時間思考後,請學生選擇其在象限中的位置(方便vs.危險),並在落點上貼上便利貼。
三、教師視學生的學習情形,適切地融入雙語問答,作為下一個報告的問題回答範例。
What spaces do you think are the most important in your life and why?
What school space designs do you think are helpful for learning and why?
四、請大家兩兩一組輪流進行「主張與探詢」。
五、提問題目:為什麼自己選擇目前的落點?思考的點包括哪些?將自己主張的理由寫在便利貼並貼在自己落點的象限上,兩兩一組相互討論。若學生主張改變,請以不同顏色便利貼書寫並貼在自己落點的象限上。
六、統整課堂中同學們的摘要,並凝聚成各式觀點,回扣全球社會的巨觀面貌,融合同學們討論,以連接相關英文單詞。可連結的語句如下,若學生無回答相對應的概念,教師可以以問答方式引導學生提問或質疑現狀,再行介紹下列詞彙。
(一)Globalization(全球化):說明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全球關係,為何今天需要借鏡國際的無障礙之空間作為,在全球化的空間中,更需要注重每個與己身不同的個體。
(二)Power relations(權力關係):作為「正常」(normal)的個體,常用習以為常的觀點去看待不同個體,甚至因為便利性、多數性的狀況造成了上對下的結構衝突,亦即Power structures(權力結構),是需要我們察覺,並多願意開始調整。
(三)Vulnerable populations(弱勢人口):非單指經濟不穩定,更指涉包含了與大眾不同者,同時在膚色、肢體、性別、意念、社會階級等面向,不利於放諸四海皆準的社會生存,即為弱勢人口。
(四)Intercultural learning(跨文化學習):因此,我們需要向更多文化學習,透過國際間的互動與思辯,找到更尊重個別差異的作法。這也是Cultural exchange(文化交流)我們期待的課程與所學。
七、請學生思考自己與空間的關聯性?學校空間的設計、都會公共空間的設計,不同的空間設計其目的和意涵。我們每天在不同的空間中活動,工作、娛樂、休息、旅行等等,是否想過空間對我們的影響?空間與我們的關係?同樣地,這些鷹架句型是能提供給學生作為回答的範例,讓學生有一個較為聚焦的角度,回答上述問題。
(一)In my opinion, _____________ is crucial to my learning experience because …
(二)From my experience, I find that ________ really helps me to focus and learn better because ….
八、請各組針對該組派送的圖片,利用網路查詢,製作成「VS說明稿」,提供各國的援助狀況。「VS說明稿」須包含針對該「圖片」所發現的「問題、原因、影響、本國作為、他國處理、文化脈絡思考適切性」等項目。
50 mins 國U7-1
國U5-1
國U5-2
國U12-1
國U12-2
國U5-3
國U7-2 






小組討論
口頭發表
便條紙與象限












口頭發表






用Keynote簡報紀錄空間象限學習單的觀點和理由,並以每人1分鐘雙語發表的方式,簡要說明。








 
檔案下載

融入領域

語文、社會

上課節數:1節

年級:(多元選修-跑班) 3年級

國際教育議題實質內涵
總結性評量
文本詮釋:能合理詮釋非連續性文本,找出非連續性文本中的文本證據,並以雙語的方式進行簡易報告,包含解讀照片中的元素、自我的情緒、及情緒來由。
全球空間:以難民、漁工議題為思考脈絡-1(1節)
課程/單元名稱 全球空間:以難民、漁工議題為思考脈絡-1(單元二,共四單元)
總節數 2
課程內容 領域學習內容(Content)
上節課,同學認識空間不只侷限在生活周遭的認識,其實在我們不常接觸的環境中,有更多隱而未現的議題需要認識、了解,而這些議題,不僅僅只出現於臺灣,在世界的角度也發生如此情形。
因此,在國際議題的領域內容中,除了透過分析〈好奇的眼睛〉這部文本,延伸透過「刺點」之文學手法,帶領學生看見國際社會議題,本章節多著重體認人類供通問題,並了解全球生命共同體是需要相互依存及扶持的,傳遞全球村的共同合作概念。
一、國語文領域學習內容/議題實質內容:
國-Cb-Ⅴ-4 各類文本所呈現社群關係中的性別、權力等文化符碼。(著重於權力)
人-U1理解普世人權意涵的時代性及聯合國人權公約對人權保障的意義。
二、社會領域領域學習內容:
地Cb-V-3 人口環境問題。
公Dc-V-1 不同文化之間為何會有衝突或摩擦?
基於上述條件,以設計下方學習內容:
一、空間分配主題文本的內涵與目的。
二、台灣空間分配不平等的觀察結果。
三、人權的基本價值及普世認同的和平意義。
四、空間分配主題文本的文學意義與對應的國際救援行動。

 
語言學習內容(Language of learning)
目標字詞target words
punctum (刺點)、literary analysis (文學分析)、photography (攝影)、migrant worker (移工)、metaphor (隱喻)、symbolism (象徵主義)、cultural identity (文化認同)、discrimination (歧視)、globalisation (全球化)

目標句型target sentences
一、Let's know about the“punctum”
二、I saw…
三、I found…
四、I noticed…
五、Among them, I feel…
六、Through those elements, I feel…
七、Because of this object, my mood became…
八、I perceived my emotions as…       
九、I feel my emotions changed, due to…
教學活動 內容簡述(註3) 教學時數 學生學習目標 評量方式
  【準備活動、引起動機】
一、準備活動
(一)課前準備:
1. 確認學生英文能力,以規劃雙語課程及報告的學習支持。
2. 確認單字量是高中學習範圍(須與英文老師協同檢視)。
3. 確認數位產品是否能正常使用(網路寬頻、投影方式)。
(二)引起動機(5分鐘):
1. 藉由「相片」具有回溯及保存印象深刻的回憶之功用,連結本課「攝影文學」(紀實攝影)的學習內容。
2. 問答模組:假日去哪玩?→印象深刻的事?→相片功用
Teacher would ask:
(1.)How are you?
(2.)How was your holiday
(3.)What have you done?
(4.)Is there anything impressive? And what's your mood?
(5.)How do you record those beautiful and wonderful things?
Students might reply:
(1.)Great!/Pretty good!/Couldn't be better!
(2.)Nothing to complain./Not bad/Same as always!
(3.)Nothing special/I've been busy
(4.)Not so great/Could be better
【發展活動】
二、發展活動
(一)國語文教學(10分鐘授課,5分鐘提問與回答) :
1. 連結引起動機中「攝影功能」,分享具社會意義的照片。
(例如:難民營、東南亞移工的紀實照片)
2. 介紹作者、題解,說明攝影與文字的結合對文學的助益。
(1) 影像:當下的即時——能提升文字的感染程度。
(2) 文字:事後的整理——能強化影像的視覺效果。
3. 引導學生對於「紀實文學」的認識及第二段課文之解讀。
4. 教學「紀實文學」的文學要素、詮釋策略、與創作要點。
5. 本段 “assessment of learning ” 提問:
(1.) 請觀察這張照片,描述你看到什麼?
(2.) 本節以「距離」為題,「距離」指的是什麼?
(3.) 為何作者為何建議拿捏「距離」?
(4.) 如何看待「攝影者、受攝影者、詮釋者」的關係?
作為國語文及雙語教學的橋樑,將以上述所提及的目標字詞以英文呈現,並以英文呼應先前國語文課程中所提及的脈絡及概念,接續開展透過刺點之文學手法,所延伸的國際雙語教學。
過渡到雙語課程前,我們可以用單字綜整的方式,為雙語課程製作暖身部分。老師使用以下語句:
1. literary analysis (文學分析) 、metaphor (隱喻)、:Today we are going to introduce a fresh way to deeply understand the context and metaphor which is called literary analysis.
2. migrant worker (移工)、globalisation (全球化):In the course just now, we saw photos of Southeast Asian migrant workers. We’ll explore more deeply later the reason why we feel reluctant, angry, and sad. Through the attention of different races in the world, global communication can be more equitable (fair).
3. symbolism (象徵主義):這些不同的物品,都會指涉到共同的呼應面貌,我們將從這些表徵的或者隱而未現的刺點,分析各式不同的紀實照片。(因為此單字及所涉及的意義較困難同時,象徵主義並非本次空間權力中學生需察覺的意義,故此部分先以學生較熟悉的方式引導。)
4. cultural identity (文化認同)、discrimination (歧視):Therefore, when people identify with the same type of culture and customs, the cultural habits will be occurred. On the contrary, it is very likely to lead to the situation of discrimination, which is also the situation that we will talk to our classmates about in the second part of the class today.
(二)雙語教學(10分鐘授課,5分鐘討論,10分鐘發表) :
1. Based on the learning content of Documentary Photography, explain the literary concept of “punctum”, including author, source, and its meaning.
[課程內容]:
Let's know about the“punctum”:
(1.)Roland Barthes
(2.)He was a photographer.
(3.)He is the editor of the book "La Chambre Claire”.
(4.)Definition:
The punctum points to those features of a photograph that seem to produce or convey a meaning without invoking any recognizable symbolic system.
This kind of meaning is unique to the response of the individual viewer of the image. The punctum punctuates the studium and as a result pierces its viewer.
2. After understanding the analysis method, check whether the  students understand their knowledge and ability by the bilingual presentation.
【綜合活動】
三、綜合活動
(一)教師課程統整:
1. 國語文部分
(1.)回憶作者、題解,包還作者風格、本文主旨。
(2.)以「刺點」一概念回視課文重點及散文詮釋。
(3.)藉照片延伸全球化下的第三世界與難民現象。
2. 雙語部分
(1.)說明刺點的緣由及刺點的文學及社會的意義。
(2.) 統整學生上台的情緒表達及照片的難民意識。
(二)學習作業指派:
作業:紀實文學創作練習。
指導語:
There is a homework today. We need to write an article today. You need to find a photo with social significance. The create method is the same as what you learned in today's lesson. Please explain the emotion you feel from the photo, and then explain the reasons for the emotion and what you think. The length of the article is limited to 100 characters. Please hand it in to the homework delivery area of google classroom before class tomorrow.
50 mins


















 
國U4-1
國U11-1
國U11-2
國U4-2
國U11-2






當下口語問答討論


















當下口語問答討論

並記錄於padlet上











小組討論

口頭發表

 
檔案下載

融入領域

語文、社會

上課節數:1節

年級:(多元選修-跑班) 3年級

國際教育議題實質內涵
總結性評量
四角辯論法:學生以不同的觀點分析和評估移工問題。表現對移工面臨對於勞動市場、社會結構和文化多元性下的結構影響之理解,及提出可能的解決方案和政策建議。
全球空間:以難民、漁工議題為思考脈絡-2(1節)
課程/單元名稱 全球空間:以難民、漁工議題為思考脈絡2(單元三,共四單元)
總節數 1
課程內容 (註1) 領域學習內容(Content)
上一節課,認識了刺點的文學手法,也透過照片分析發表,確認學生掌握此點分析脈絡。本堂課將回到高雄,看見高雄港口發展脈絡,以及在以重工業、漁業為主的發展脈絡下,在「移工」這個角度跟國際議題的連結,包含認識移工來台的原因(拉力、推力、阻力)、國際移工普遍的工作狀態及心理狀態,目前台灣及國際移工所遭遇的問題。
一、國語文領域學習內容/議題實質內容:
國-Cb-Ⅴ-4 各類文本所呈現社群關係中的性別、權力等文化符碼。(著重於權力)
國5-4-3大量閱讀多元文本,探討文本如何反應文化與社會現象中的議題,以拓展閱讀視野與生命意境。
二、社會領域領域學習內容:
地Na-V-1 從學習經驗及日常生活中發覺有意義的問題。
地 Ja-V-4 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和人類有何關係?
地Ja-V-4 海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如何影響國際關係?
基於上述條件,以設計下方學習內容:
一、高雄成為港口經濟區位的原因。
二、台灣對移工的作為。
三、台灣與國際間社會援助作為的類比。
四、台灣可修正的方向。
五、國際間勞工權推動的資料。
六、台灣對移工的工作環境、勞動權益提升方案。

語言學習內容(Language of learning)
目標字詞target words
Globalization 全球化、Refugee 難民、Fisherman 漁工、Migration 移民、Human rights 人權、Border control 邊境管制、Labor exploitation 勞工剝削、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環境惡化、Social justice 社會正義

目標句型target sentences
[Expressing personal opinion]
一、In my opinion, ...
二、From my point of view, ...
三、I believe that ...
四、In my experience, ...
[Agreeing and disagreeing]
一、I totally agree with you.
二、That's exactly how I feel.
三、I see your point, but ...
四、I'm afraid I disagree.
五、I have to say that I'm not convinced.
教學活動 內容簡述 教學時數 學生學習目標 評量方式
  【引起動機】
介紹課程的主題和背景,說明為「漁工及移工」議題很重要,以及為何成為今日我們需要在課程上介紹國際空間的勞動權,更進一步說明與在地空間與國際空間的連結。以漁工面臨的問題,連結對社會和經濟的影響。
【教學活動】
一、高雄漁工介紹:
介紹高雄地區的漁工群體,包括他們的生活和工作環境、面臨的問題和挑戰,以及他們的文化和社區。
進入主要課程前,將先做以下單字及脈絡的介紹。
Globalization 全球化:臺灣做為一個四面環海的國家,全球貿易及漁業是我們賴以維生的方式之一。
透過海洋,使我們能與全世界連結。邊境管制是保護我們的方式,但同時在管制上有些跨邊境的議題是需要被我們了解的,包含了:
Migration 移民:作為工人,他們到不同的國家工作者,讓被與主流社會不同的價值觀所歧視。
Fisherman 漁工、Labor exploitation 勞工剝削、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環境惡化:漁工即是上述移民工作者在台灣的主要工作之一,他們處於環境惡化的工作區域,同時低廉的薪水與雇主的態度,導致漁工們常處於勞工剝削的狀況。
因此,今日的課程將從人權(Human rights 人權)出發,以平等的、尊重的的態度,將重塑社會正義(Social justice 社會正義)的想法,希望同學們能帶著有別於以往的想法,重新看待這一群離家工作的人們。
二、國際漁工勞動權:
介紹國際漁工勞動權的現狀和挑戰,例如漁工被迫勞動、低工資、缺乏保障和被剝削等。可以舉例介紹一些國際上為改善漁工勞動權而進行的行動和政策。在此單元,除了知識上的習得外,將藉由雙語的句型,引導學生面對國際人權議題的態度與價值觀,教師可詢問的問題如下:
(一)What do you think about the challenges that fishermen face?
(二)Can you share your thoughts on the labor rights of fishermen?
(三)How do you think we can improve the living and working conditions of fishermen?

【綜合活動】
四角辯論法:
一、活動目標:透過四象限(非常認同、認同、不認同、非常不認同)讓學生能反思自己的立場,並透過同不同象限中同學們的交互討論,分享、釐清、討論一些額外的價值觀,引導學生思考、辯論和發表自己對漁工問題的看法。
二、活動內容:
(一)前言:在此發展活動部分,得先確認學生的學習情形,視為後許能否發展雙語活動。
(二)教師劃分教室中的四個角落為:非常認同、認同、不認同、非常不認同。
(三)教師提出問題,讓同學在座位思考2分鐘後,站在剛剛所提出的四個象限。
(四)問題:
Should the Kaohsiung City Government allocate more tax resources to protect the rights and welfare of migrant workers while ensuring job opportunities for them? Please explain your position.
(五)學生在思考2分鐘後,站定自己思考後的認同象限,並開啟2分鐘的組內思考時間,再推派一人,以1分鐘的時間進行組間說明。可以給予學生目標句型的提示,關於表達自己意見時可使用以下句型:
1. 
In my opinion, ...
2. From my point of view, ...
3. I believe that ...
4. In my experience, ...
而在同學回答後,可以下列句型表達自己支持或反對的看法。(提醒,除了表達自己的立場,同時也可以使用上面的句型,陳述自己的觀點喔!)
Agreeing and disagreeing:

1. I totally agree with you.
2. That's exactly how I feel.
3. I see your point, but ...
4. I'm afraid I disagree.
5. I have to say that I'm not convinced.
(六)當組間說明完成後,詢問有無同學需要更換組別。
1. Is there anyone who would like to change groups at this point?
2. Would anyone like to switch to a different group for the next phase of the project?
*四角辯論法脈絡說明:
教師確認學生學習情形→教師將教室切割成4象限→教師詢問兩難議題→學生個人思考2分鐘→該項線組內討論2分鐘→各象限推派一位代表說明該場1分鐘→教師詢問有無學生要更換組別→教師檢視、詢問更換組別的原因及總結本活動。
三、教師總結:
總結課程內容,回顧學生的討論和發表,並提供一些結論和建議。藉由談論具體的行動和政策,以改善漁工的生活和勞動權,同時也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關注漁工問題,並支持相關的社區發展項目。
50 mins 國U1-1
國U1-2
國U10-2
國U10-1
國U12-1
國U12-2

 
四角辯論法:小組討論、上台發表。


 

檔案下載

融入領域

語文、藝術

上課節數:1節

年級:(多元選修-跑班) 3年級

國際教育議題實質內涵
總結性評量
藝術策展發表:製作一項藝術展品或行動發表,內容需與本次課程學習主題連上關聯性,包含人權議題思辨和全球國際空間的知識。
空間展演:呈現日常空間中呈現的不平等(1節)
課程/單元名稱 空間展演:呈現日常空間中呈現的不平等(單元四,共四單元)
總節數 1
課程內容 (註1) 領域學習內容(Content)
藉由先前的學習經驗中,學生者須具備了解高雄港口發展脈絡、移工勞動人權問題、國際難民生存議題等知能,本堂課為綜整上述課程內容,所發展的課程發表。
本次發表的主題為「島語國際」,希望學透過「藝術策展」作為國際議題倡議的方式,可以從田野調查(詢問家中長輩生命故事)或議題看見(新聞、期刊中找尋的問題),發表一項藝術策展,形式不拘,包括但不限:繪畫、物件製作、口語報告、新詩撰寫、行動劇展演等項目。期待學生在國際議題上的習得,不僅只與知識上的理解,亦能擴展到態度、價值層面,從內在認識、同理國際人權發展的處境及議題,並能反思自我處於國際局勢的關係,提出於適切的國際議題處理方式。
另,本堂課為「3堂課程」(共6節課),包含1節策展說明、3節討論及製作、1節彩排、1節發表,本單元的教案撰寫,即鎖定在第1節的策展說明與最後1節的發表。
一、國語文領域學習內容/議題實質內容:
國 S-U-C3閱讀各類文本,建立自我文化認同的信念,理解多元價值的可貴,深入探討各項社會議題,關注國際情勢,強化因應未來社會發展所需的能力。
國-6-Ⅴ-4 掌握各種文學表現手法,適切地敘寫,關懷當代議題,抒發個人情感,說明知識或議論事理。
二、社會領域領域學習內容:
地Na-V-1 從學習經驗及日常生活中發覺有意義的問題。
地Na-V-1展現成果:依教學環境的實際情況,使用各種形式展現以上活動的成果,撰寫心得報告、製作海報、拍攝照片或影片、繪製各式地圖以及撰寫小論文等,並鼓勵學生參加各種比賽。
基於上述條件,以設計下方學習內容:
一、國際社會援助的具體作為類比。
二、臺灣社會空間分配可以修正的方向。
三、國際間對於勞工權推動資料。
四、臺灣移工工作環境、勞動權益之提升方案

語言學習內容(Language of learning)
目標字詞target words
Globalization 全球化、Refugee 難民、Fisherman 漁工、Migration 移民、Human rights 人權、Border control 邊境管制、Labor exploitation 勞工剝削、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環境惡化、Social justice 社會正義

目標句型target sentences
目標句型的建構,讓學生能掌握基礎的發表模組,使其能完整地陳述關於自己的藝術品倡議思考來源→想陳述、關心本議題的原因及目的→過去的故事或了解的故事,讓人能在脈絡中同理→呼籲及期待的改善方式

一、My topic is about ○○○ experience in daily life and culture as commoners.
二、The purpose of my presentation is to understand….
三、In my story, I will describe …
四、In conclusion, through sharing my story, I hope to …
教學活動 內容簡述 教學時數 學生學習目標 評量方式
空間展演:呈現日常空間中呈現的不平等
第一節
於本堂課開始前,須保留2週的準備時段,讓學生得以製作展品、練習上台發表的時間,時間分配為:
一、1節 教師統整課堂先前脈絡及策展說明。
二、3節 教師與學生討論內容及製作策展作品。
三、1節 學生彩排(每位學生介紹國際故事)。 
四、1節 學生發表及教師整理回饋。
而本單元的教案,將側重於說明「第一節說明及最後一節發表及回饋」

【第一節:教師複習及策展說明】
一、教師複習本學期學習重點:
(一)空間的定義及識別。
1. 地理學上的空間
2. 文學中的空間
3. 習以為常的空間
4. 受到壓迫的空間
綜合以上面面貌,複習:

1. Globalization:全球化對人民的影響
2. Refuge:全球各地受壓迫的人群
(二)文學手法(刺點)及紀實文本詮釋。
1. 刺點的分析以及其象徵的意涵
2. 刺點手法背後延伸的社會正義
(1.)不直接點破,多為情緒型的感悟
(2.)呼籲Social justice社會正義的思考
(三)高雄港口的發展脈絡與國際局勢。
1. 清代發跡: 清領、英國打狗領事館
2. 日治:都市化的革新及戰備考量
3. 當代:重工業、漁港、漁獲貿易重心
4. 當代所延伸出貿易議題:
(1.)Border control 邊境管制
(2.)Labor exploitation 勞工剝削
(3.)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環境惡化
(四)全球化的人類問題(移工、難民營)。
1. 回到全球看Human rights 人權
2. 誰能有權力去剝奪另個人的權利呢?
3. 反思: 我們會成為人權的加害者嗎?
二、教師說明策展的規劃及要求:
(一)主題:島語國際。
(二)呈現:每組一項藝術策展作品。
(三)目的:帶領學生感知全球觀下的生活,透過常民史的田野調查,蒐集身旁周遭相關的國際常民議題。
(四)方法說明:
1. 田野調查:
將田野調查重點鎖定為「家中長輩的生命經驗」,請學生回家詢問家長,關於是否曾經有遇過、聽過相關的國際問題,或者記得高雄的發展狀況。
2. 提煉製作:
先前教學的刺點重在意象的截取,本次的創作讓學生把刺點先容納在作品中,先設計、擬定創作意象,再製作完整的作品。
(五)格式要求:
1. 一項展品(形式不拘)
2. 一張說明小卡,主題名稱、創作動機。
3. 一次口頭發表:
(1.) 描述故事的背景和情境。
(2.) 敘述故事的發生過程和關鍵事件。
(3.)分享故事的感想和體會。
50 mins

























 
國U12-1
國U12-2
國U10-1
國U10-2
藝術策展發表:口頭發表(至展區發表)
空間展演:呈現日常空間中呈現的不平等
第二~五節
【第二~五節:學生創作及彩排時間】
一、創作教師宜確認學生發表主題、製作歷程、以及心得內容是否扣緊本次主題。常見的主題狀況為學生發想太抽象,可請學生上博物館、美術館、雜誌型錄看見作品價值:其實就算只表達一件事,只要做好、說好,就是一個好的作品。
二、彩排:當學生完成作品後,教師(或學生)可視各作品類別,安排發表流程及動線,並針對跟流程及動線彩排一次。另,可視學習時程邀請校園的其他師長及同學,提升國際議題的可見性,讓知識及價值,外溢至校園的更多面向。
200 mins 國U12-1
國U12-2
國U10-1
國U10-2
藝術策展發表:口頭發表(至展區發表)
空間展演:呈現日常空間中呈現的不平等第六節 【第六節,學生策展發表時間與教師回饋】
一、學生自由導覽各項教室中的展品。
(若有行動展,建議擬定合宜的發表時間)
二、學生各組發表介紹:包含主題名稱、創作動機、故事來源、設計理念、回饋議題、行動方案。
學生發表可提供的鷹架:
(一)My topic is about OOO experience in daily life and culture as commoners.
(二)The purpose of my presentation is to understand….
(三)In my story, I will describe …
(四)In conclusion, through sharing my story, I hope to …
三、在發表的過程中,學生將以貼紙的方式,貼在所心儀的組別。(本次課程設定的獎項有:最佳關懷獎、最佳發現獎、最佳敘事獎等)亦提供相關句型,讓學生可以向同學提問。
(一)Can you tell us more about OOO in this exhibition?
(二)How did you decide on the OOO theme for this exhibition?
(三)What challenges did you face while curating this exhibition?
另外,教師也可以準備回覆問題的句型,讓同學們可以在事前做好回答準備:
(一)Sure, we selected these artists because they all explore OOO in unique and interesting ways.
(二)We decided on the curatorial theme by OOO.
(三)One of the biggest challenges we faced was OOO, but we were able to overcome it by OOO.
四、教師總結
總結課程內容,回顧學生的藝術發表。
50 mins 國U12-1
國U12-2
國U10-1
國U10-2
藝術策展發表:口頭發表(至展區發表)
 
(節)
本次課程的檢核主題以最後一堂的藝術展演為例,期待透過學生的發表、提問、說明、省思,評鑑學生對於本堂課的學習程度,包含知識(國際議題脈絡及類別)、技能(正確收集國際議題的資訊)、能辦理一項展覽、態度價值觀(能適切說明尊重、同理、肯認的人權價值)。
 
評量向度與說明 傑出(90-100) 精熟(80-89) 尚可(70-79) 待進步(60-69)
【國際知識】
國際議題
脈絡及類別
(國U10、國U12)
學生能清晰、深入地理解並融會貫通國際議題的脈絡和類別,並能在展演中有針對性地運用相關知識。 學生能理解國際議題的脈絡和類別,並在展演中運用相關知識。 學生對國際議題的脈絡和類別有基本的理解,但在展演中的運用有限。 學生對國際議題的脈絡和類別理解有限,且未能在展演中運用相關知識。
【資料統整】
是否能正確

收集及統整資訊
學生能正確收集、整理和評估國際議題的資訊,並能有效地在展演中呈現。 學生能正確收集、整理和評估國際議題的資訊,並在展演中呈現。 學生在收集、整理和評估國際議題的資訊上有一些不準確或不完整,且展演呈現不夠有效。 學生在收集、整理和評估國際議題的資訊上存在嚴重的錯誤或缺漏,且展演呈現不合適。
【策展能力】
完成一次作品展覽
學生能獨立策劃和辦理一項藝術展演,展示出優秀的組織能力和創意。 學生能獨立策劃和辦理一項藝術展演,展示出良好的組織能力和創意。 學生在策劃和辦理藝術展演時有一些組織或創意方面的不足,但整體表現還算合格。 學生在策劃和辦理藝術展演時組織和創意方面存在嚴重的問題,展示效果不佳。
【態度價值觀】
對於國際議題
所抱持的觀點
學生能適切地說明和體現尊重、同理和肯認的人權價值觀,並在展演中展示出成熟的態度和價值觀。 學生能說明和體現尊重、同理和肯認的人權價值觀,並在展演中展示出良好的態度和價值觀。 學生在尊重、同理和肯認的人權價值觀上存在一些不足,且展演中的態度和價值觀表現尚可。 學生在尊重、同理和肯認的人權價值觀上表現不佳,且展演中的態度和價值觀未能適切展示。
檔案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