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真人圖書館

本課程為全校六年級共同實施,共計9個班約270人,全課程分為三大階段,外賓來訪前的問題設定、外賓參訪的紀錄與問答以及最後的心得與感想,從學習單的紀錄來看,約65%的學生可以設計出5-7題英語的提問問題,20%的學生可以設計2-4題的英語問題,剩下15%的學生則是全中文的提問或是無法寫出完整句子的提問。

外賓參訪的過程中,由於老師沒有設定紀錄的方式,因此,每位學生紀錄下外賓國家的重點皆有不同;而在提問的環節上,每個班級約有30%的學生積極舉手發言,詢問3-5題的提問,50%的學生會舉手詢問1-2題,20%的學生不太敢開口詢問,但會利用文字的方式詢問問題。

photo

photo

學生在外賓來訪的紀錄中,可以看到有詳細版本,這位是回家再整理過的內容,只要有紀錄,老師都會給予滿分分數

紀錄也有圖像化的版本,將外賓的簡報重點做筆記,要有紀錄,老師都會給予滿分分數

 

外賓參訪後,學生可以依照自己的想法,寫下關於外賓來訪的心得與感想,大部分學生感謝外賓進行文化分享,認為自己多認識了一些國家文化,約40%的學生會提到學習英語的重要性,省思自己六年的英語學習成效,約20%的學生會提到跨國生活不容易,要離開家人與熟悉的環境很困難,非常佩服外賓在臺灣所面臨的挑戰。

學生質性回饋

教師課後省思

1.學生在提問的過程中,非常喜歡以「吃」、「食物」做為提問的內容,似乎是一種共有的默契,連外賓都覺得很有趣,也彰顯出「民以食為天」的臺灣社會現象:不過,外賓則喜歡提到臺灣的「治安」、「環境」讓他們覺得很舒服,這一點讓我們學生非常不可置信,在外賓的解說之下,提升學生對於母國的自信心。

2.臺北市大部分的學生從一年級或幼稚園開始學習英文,卻還是不太敢張嘴對話,就算本校有外師,每週都能進行訓練,面對「外賓」到訪,學生就突然害怕了!因此藉由本課程,當外賓與學生對話時,他們會注意到英語能力在溝通的意義重於文法與考試,對於跨國的英語能力排斥感會降低非常多。

3.由於合作的外賓多是來自於我們的邦交國,不是學生常聽見的國家,因此,當外賓介紹母國文化時,學生會不自覺地進行文化比較,例如:貝里斯與宏都拉斯的外賓會提臺灣在該國進行的援助行動,讓學生對於自己的國家有更近一步的認識。

 

經過此課程後,學生都可以歸納出跨國的能力須包含:語言、挑戰的態度與不怕困難的心,並且,在接待外賓的過程中,了解如何準備一場訪談會以及與不同國家的人開啟一場對話,最後,學生普遍認為跨國生活的人所面臨的異文化挑戰、思鄉的心情實屬不易,在地人應該要有同理心,多多關心在臺灣生活的異鄉人。

2. 世界新聞追追追

本課程實施於全體五年級,共九個班級約270人,每一班因為人數與狀況不相同,基本上全體五年級約63小組,課程最後「我是新聞小主播」學習任務成果,依據本校的Rubric評量表,可以分為三個等級:專業報導90-99分、一般報導80-89分、新聞快訊80分以下,評量表如下所示:

新聞追追追  評量表

小組學生必須先完成紙本的作業,再將作業製作成簡報與同學分享,老師則可以參考兩項作業作出評分。

photo

photo

學生的新聞學習單,必須先整理新聞的摘要

小組學生需要討論新聞中不知道的事情,並想辦法利用教師所教的方式查到相關的資料

photo

photo

小組學生報告之後,其他學生可以利用舉手或是便利貼的方式進行提問

學生根據討論後的成果,製作成簡單版的簡報內容

從最後學生的整體評分來看,大部分65%的學生可以達到專業新聞的等級,25%的學生會在一般新聞等級,少數則是無法完整介紹的快訊等級,從各項評分標準來看,學生在選取新聞上,絕大多數可以拿到滿分,可見由媒體搜尋的新聞上,學生可以分出容易被討論的新聞,也能利用新聞內容進行介紹。

在國E6區辨衝突與和平的特質當中,我們利用新聞為主題,讓學生可以透過新聞報導的內容,加上自己利用關鍵字、網站搜尋的補充中,找到國家間衝突與合作的關鍵點,例如:「英國脫歐」為主題的新聞,四分之一的學生可從難民、跨境移動、物質、維安等關鍵字,找出脫歐的原因在於英國和歐盟在經濟、安全的議題有所衝突,四分之一學生能藉由關鍵字與網站搜尋的方式,找到英國脫歐之後,人民生活可能會出現的變化,進行新聞的補充報告,但另外一半的學生,只能分享新聞中提及不同的人對於脫歐議題的想法,無法再進行研究,這也是小組學生們分數上差異較大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