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金門縣立烈嶼國民中學

「烈」's SDGs,「嶼」你看見世界事

:::
學校課程
特色課程

自108學年度起,本校將國際教育列為校訂課程之一,由中、外師協同教學,發展以金門在地元素為主軸,結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之相關主題課程,如:
 

一、「蚵」話古今、「鱟」會有期:金門鱟分布與保育、上林蚵田實境解謎遊戲。
二、愛在「獺」鄉:歐亞水獺在金門的危機與轉機。
三、僑鄉出洋情:跨校交流(汶萊、大溪地、桃園等)。
 
相關課程計畫

一、108、109年度:

  1. 計畫名稱:「非鴻獺雪,守鱟金門」、「時事金門,誰的鄉愁」。
  2. 課程內容:以金門在地元素為主軸,於七年級實施自然生態、八年級實施歷史人文等脈絡課程並進行明信片交流。

二、110學年度:

  1. 計畫名稱: 「烈」's SDGs,「嶼」你看見世界事。
  2. 課程內容:從離島在地探索與認識,經與台灣本島的對照,到國際關係的議題,設計七~九年級的SDGs主題與交流課程。

三、108學年度執行國際交流數位教學,藉由「國際學伴計畫(ICL)」,搭起學生與外籍生的橋樑,於互動過程中拓展國際視野並學習多元文化。

教師社群
國際教育知能
一、教師社群具備研發課程與教材能力,以課程發展帶動學生多元學習、結合在地元素思考國際議題,展現創意與活力,並於課餘時間進行教學增能、研發課程與教材、共同備課並分享交流及研習心得等。
二、本校校長、行政及教學團隊,積極參與國際教育相關研習與研討會,包括:中正大學辦理之國際教育2.0共通課程講師培訓、教育行政人員國際教育2.0培力營、台美教育倡議:建立全球教育夥伴關係研討會、IE地方培力團之培訓等。
 
國際教育相關社群運作

由於本校為6班小校,校訂課程皆為跨領域教師參與。雖然國際教育面向的延伸廣度和深度逐年增加,但相關社群共備與討論會結合課程發展委員會領域會議進行:

  1. 主要於領召會議促進各領域召集人帶領教師融入課程,發展學校本位課程。
  2. 以國際教育相關授課教師組成相關社群,定時進行討論與分享。
  3. 辦理國際交流及全校性教學活動時,行政團隊的分工與專責組別則另有任務分配。
學生背景
多元文化背景

一、金門文化悠長,地處閩海,移民之風盛,自古就有「僑鄉」之稱。現今,新住民與移工人口比例漸增,為金門文化雜揉不同文化特色。

二、本校新住民學生總計38位,佔全校36%,其家長國籍有來自印尼(2人) 、越南(1人)、泰國(1人)、中國(34人)等國家,帶來不同的文化元素。

三、校內弱勢家庭(低收/中低收/清寒/單親/隔代教養)學生約45%。

 
國際交流經驗

107-108年暑假參加澳洲塔斯馬尼亞州遊學教育旅行。3位帶隊老師、14位年級學生參加澳洲遊學活動。

107-108年暑假參加日本遊學教育旅行。2位帶隊老師、10位年級學生參加日本遊學活動。

107年暑假本校醒獅隊赴馬來西亞進行交流比賽暨移地訓練。2教師、參加學生11人。

108年月接待澳洲塔斯馬尼亞學生入班學習與文化體驗。

108-110學年度參加國際學伴計畫,進行交流。

 
外部資源
家長參與
  1. 家長對於國際教育課程多抱持正向態度,也積極鼓勵學生參與相關國際教育及交流活動。
  2. 社區家長較少參與交流活動,目前本縣正逐步推廣建立接待與寄宿家庭。
  3. 社區家長能提供國際交流相關活動協助與場地資源。
社區與組織
  1. 烈嶼除了特殊的風雞辟邪物外,名聞遐邇的芋頭作物與豐富的地質景觀、戰地與僑鄉文化等,皆是值得推廣至國際的在地特色。
  2. 曾於上林社區進行相關跨領域課程,並安排相關場地接待國際學伴,推廣在地自然人文特色。
  3. 社區有返鄉青年建立文創據點,未來具有發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