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尋找失落的孩子(貧窮議題)
六年級學生設計慈善晚會海報,大多數學生表現形式符合主題想法、能清楚表達晚會元素讓大眾理解概念、圖案和字體設計表現普通。
 
 
二、外交小大使-文化探索家
 
國際教育跨領域課程的學習成效透過學生學習問卷的量化與質性描述、學生學習資料、授課教師、家長的訪談等方面資料來了解學生學習結果。學習問卷的設計係以本校國際教育目標配合全球素養的內涵,分別設計四大向度的問卷題目。本校國際教育目標係以教育部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的四大目標為基礎,編修為符合劍潭國小校訂國際教育目標,此四大目標與OEDC提出的全球素養內含相呼應。以下表說明。
 
校訂國際教育目標與教育部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全球素養關聯表
 
教育部中小學
國際教育白皮書目標
OEDC全球素養
校訂國際教育目標
彰顯國家價值
認同與分析多元文化的觀點。(同理心)
目標一:啟發自我生活文化的體驗與覺察,認同在地文化特色。
尊重多元文化與理解
評估訊息、闡明論點和解釋複雜的情況或問題。(批判思考)
目標二:培育學生認識全球重要議題體認國際文化的多樣性。
強化國際移動力
採開放適當且有效的方式與不同文化的人們進行互動。(互動力)
目標三:培養民主法治觀念及負責任的態度,具備參與國際交流活動的能力。
善盡全球公民責任
為集體祈福及永續發展而行動。(實踐力)
目標四:體會國際弱勢者的現象與處境,瞭解全球永續發展之理念並落實於日常生活中。
 
(一)學生針對學習結果進行問卷自評
 
為瞭解學生在校訂國際教育跨領域課程的學習結果,依據本課程目標編寫成四等第問卷初稿,並邀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張德銳教授進行專家效度審查,依據審查意見,修改成3至6年級版問卷,另為了符合1、2年級閱讀,修改題目用語,並加上注音,編寫成1、2年級版問卷,請全校學生填寫,1至4年級採用紙本填寫,5、6年級採用平板電腦掃描QRcode線上填寫。學習問卷請參閱附錄一。
 
109年5月學生填寫後,統計平均分數,從圖13統計圖中發現,學生在四大課程目標各項分數中,皆超過3.5分,可見大部份學生認為自己學到本課程所要傳達的課程目標(如圖13)。
 
 
圖13 學生學習問卷自評結果平均分數統計圖
 
以各別題目來分析,由圖14統計圖發現,低年級平均數最高的題目是「7. 我能珍惜自己所擁有的物品。」;平均數最低的題目是「6. 我能在世界地圖中指出我們的夥伴學校的所在位置」。中年級平均數最高的題目是「8. 我覺得關心如何解決國際問題很重要。」;平均數最低的題目是「6. 我能了解世界各國傳統服飾」。高年級平均數最高的題目是「3. 我尊重不同文化背景所產生的價值觀及意見。」;平均數最低的題目是「16. 我樂於參與「愛讓世界轉動」的慈善義演活動。」。由此分析可看出各年級可以再加強的教學主題,就低年級言,對世界地圖初步探索認識,所以對夥伴學校的地理位置瞭解可以再加強。中年級學生對世界傳統服飾主題的了解較低分,顯見這個教學主題的內容難易度、教學設計或操作時間需要再次修正。高年級在「3.我尊重不同文化背景所產生的價值觀及意見。」這個題目得由到3.73分,顯見學生在「目標一認同與分析多元文化的觀點。」這個向度呈現學習到尊重與認同多元文化。對高年級在「16. 我樂於參與「愛讓世界轉動」的慈善義演活動。」這個向度得分較低,顯示出本課程在目標四”瞭解全球永續發展之理念並落實於日常生活中”這部分的規劃與設計可以再修正與精進。高年級在「11. 看到國際利益衝突的新聞時,我會反省雙方解決問題的可行辦法。」得分相對較低,顯示在媒體素養國際新聞這一教學主題設計方向與內容須再次檢視並進行修正。
 
 
 (二)學生針對學習結果進行質性描述
 
從109年5月學生問卷質性描述”在國際教育這堂課,你學到什麼?”學生的回答根據校訂國際教育課程目標與全球素養分為四大向度分析,表4呈現學生在課程目標-國家認同與全球素養-同理心相對應的質性回饋。由質性描述中可以看出:學生能體會自身的幸福,並且能用不同的角度去看事情;學到了如何向外國朋友介紹台灣的景點和食物;世界各國的美食和台灣不一樣,禮儀也不一樣。
 
學生問卷質性描述:對應課程目標-彰顯國家價值與全球素養-同理心
 
對應課程目標一:彰顯國家價值與全球素養:同理心
六年級A生:你不能改變別人對你做的事,但你可以改變自己的想法。
六年級B生:這堂國際教育課程讓我學到,用不同的角度去看一件事很重要。
五年級A生:學到如何尊重別的國家的人。
四年級A生:我學到了很多國家的文化和生活,也認識了很多不同的國家,我覺得我很幸福,能學到這些東西。
四年級B生:學到了如何向外國朋友介紹台灣的景點和食物。
二年級A生:世界各國的美食和台灣不一樣,禮儀也不一樣。
一年級A生:我學到了國旗的意思是代表我們是在一起的。
 
由下圖問卷質性描述可以在認識全球重要議題及體認國際文化的多樣性此一指標上,學生有豐富的收穫,如學生在難民議題、童工議題、剩食議題、移工議題、水資源議題、新冠肺炎等全球重要議題等皆有所了解。
 
就像六年級I生說:「我學到要包容世界各地的人。如今,這個世界上有許多議題,是需要每個國家一起討論,一起努力,並付諸實行的人,不是只有國家的領袖努力,而是人民也要付出,才可以解決很多問題,就像這次的『新冠肺炎』。」
 
學生問卷質性描述:對應課程目標-尊重多元文化與理解與全球素養-批判思考
 
對應課程目標二:尊重多元文化與理解與全球素養:批判思考
六年級B生:我學到難民的議題,新冠肺炎的議題。
六年級C生:我學到許多國際事件和新聞,讓我的國際觀更好,不會只知道台灣的事。
六年級D生:我學到原來世界上有這麼多人需要幫助。
六年級F生:學到了關於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以及世界大事的發生。
六年級G生:謝謝老師把我從一個不關心外面的國際問題,變成一個會去思考問題,並找到改善的方法,再將自己的思構寫下來,這樣的方法我覺得很好,雖然要有很多功課,但我覺得非常值得。
六年級H生:在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人想上學但沒有辦法上學。
六年級I生:我學到要包容世界各地的人。如今,這個世界上有許多議題,是需要每個國家一起討論,一起努力,並付諸實行的人,不是只有國家的領袖努力,而是人民也要付出,才可以解決很多問題,就像這次的『新冠肺炎』。
五年級B生:學到了剩食危機和外籍移工在台灣的事。
四年級C生:我學習到水資源的重要,更讓我學到台灣文化。
四年級D生:我學到了非洲地區的人原來連取水都那麼辛苦,我們實在太幸福了。
一年級B生:有些國家的小孩不能上學。
 
由下圖問卷質性描述可以看出學生在強化國際移動力部分認識了國際間的合作及尊重各國文化的重要性。由下圖也可看出符合強化國際移動力此項課程目標的質性描述相對而言資料較少,顯示在此部份是未來教學需要進行加強或修正的部分。
 
學生問卷質性描述:對應課程目標-強化國際移動力與全球素養-互動力
 
對應課程目標三:強化國際移動力與全球素養: 互動力
六年級J生:我學到了國際間的合作,也了解認識不同文化的好處。
六年級K生:我學到了在做任何事情前,必須先想一下事情的後果,否則不好的後果要自己承擔。不要只看別人的外表、種族就判定ㄧ個人。
六年級L生:我學到要尊重各國文化。
五年級C生:我學到移工的工作和他們困難,我對移工更加了解。
一年級C生:我要跟各國說,台灣可以幫助其他國家。
三年級A生:我想要跟凱薩玲一樣,一起幫助世界,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本校訂國際教育課程願景,以主題式課程為核心,強化學生思辨力與關懷力,培育學子成為立足臺灣,關懷世界的地球公民(E.A.R.T.H.),我們的學生圖像是熱情的生活者、行動力的公民、負責任的品格、懂得感恩、幸福的世界公民。透過表7可以看出本校學生在開始採取行動來關懷需要幫助的人,要設身處地為人著想;懂得關心地球的各個事情並且做出行動;幫助世界,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學生問卷質性描述:對應課程目標-善盡全球公民責任與全球素養-實踐力
 
對應課程目標四:善盡全球公民責任與全球素養-實踐力
六年級M生:我學到了原來世界上有這麼多人需要幫助。
六年級N生:關心地球的各個事情並且做出行動,然後要考慮到說的話會不會傷害到別人。
六年級O生:我學到了很多,例如:要採取行動來關懷需要幫助的人,要設身處地為人著想。
六年級P生:我們需要幫助別人,互相扶持、幫忙可以解決很多問題,解決問題後別人開心,感謝我們,我們也高興,俗話說:「助人為快樂之本」,讓世界的一部分變好,整個地球也變好,我們的生活品質、環境有好的改變,都會令我們覺得活著有意義,也更佳不會良心不安。
二年級A生:我學到原來世界上有這麼多人沒有飯吃,所以我會珍惜食物。
三年級B生:我知道和認識了各國玩具的玩法和特色,也學到了怎麼用我小小的頭腦去拯救大大的世界。
三年級C生:我學到世界各國的玩具,也學到如何解決交通問題。
 
(三)分析學生學習資料
 
從六年級學生作品(圖15)中,利用ORID省思單來評量學生學習情形,由學生的回饋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都體驗到人類的團結本能,真能為人類帶來美好的未來,學生作品如圖15所示。
 
 
圖15 防疫方法與措施ORID學習單學生作品
 
學生透過CSI:顏色、符號、圖思考策略,讓思考歷程變得可見。讓學生從新冠肺炎疫情的特定事件中,理解互助、關懷概念意義,並內化於心中,實踐於行動之中。令我很驚訝的是,六年級每一位學生都能寫出他認為的重大觀念或重要主題,並且能以譬喻式思考顏色、符號、圖像來表達看法。(L同學的作品如圖16所示,整理如表8與表9。)
 
表8  L同學的CSI作品(整理自L同學的學習單)
 
核心觀念
醫護人員為這次疫情付出許多。
顏色(C)
符號(S)
圖像(I)
橘色
代表著和陽光一樣。
事情總會有好轉的時候,就跟夜晚過後太陽仍會升起一樣。
每個人都是一顆星,要大家一起散發光芒,才有可能照亮黑暗的夜空。
 
表9  C同學的CSI作品(整理自C同學的學習單)
 
核心觀念
給全世界的挫折,是讓全世界更合作的練習。
顏色(C)
符號(S)
圖像(I)
橘色
對於難題我們會百思不解(藍),如果一直解決不了,會生氣(紅),當你靜下來仔細想問題的時候你的心情會好轉(黃),當問題解決就會開心(橘)。
手和地球被愛心包住,用愛守護地球。世界對抗COVID-19需要用愛,用愛包容各種不同的人,才能共同合作。也需要有心,若無心是無法戰勝病毒的,因此畫愛心,要守護就要有行動,用手代表行動及愛護。
手牽手,大家一起合作,不分你我就能成功。
 
六年級國際教育課的教學活動,以康健雜誌「#為臺灣做一件事的安心臺灣運動」,讓學生思考自己可以做一件什麼事情,守護自己的健康,守護臺灣。不僅是學生課堂學習內容,校長、主任、老師們也一同參與此課程,一起響應「#為臺灣做一件事」的活動,拍攝影片上傳到學校FB、康健雜誌平臺等社群網站,如圖16所示。劍潭師生一起參與醞釀一股屬於臺灣的正面力量!這就是教育裡最美的光景。因為參與安心臺灣運動,收穫最大的也是老師自己,承諾願意每週運動三天,每週陪學生跑操場10圈,或是放學後找幾位夥伴跑操場順便聊天紓壓,老師也贏得健康、友誼,這真是十二年國教精神自發、互動、共好的最佳實踐。
 
 
圖16 學生拍攝影片,響應「#為臺灣做一件事」活動
 
 (四)透過社群教師對話了解學生學習結果
 
透過社群會議與平時教師間的專業對話,收集課程學習結果,獲得以下回饋:
 
  1. 培養具國際情懷的學生
我們透過社團成果的展演,由劍潭師生擔任演出的售票義演活動:『愛讓世界轉動』。藉由此義演活動,讓孩子能夠親自參與,用自己的力量踏出改變這個世界的一小步,讓孩子們知道雖然自己年紀小,但還是可以為了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而貢獻心力。
二年級蔡師:透過課程的設計讓學生體會幸福的真諦,同時關懷世界上各個角落,並化為行動實踐,是很有價值的嘗試。(109年6月10日)
  1. 有趣議題,引發思考
學生因接觸多元議題後,在思考問題時,會有自己的看法,也開始擴展視野,關心世界其他角落或各種議題。
六年級游師:國際教育學習難民議題、童工議題或破解假新聞的策略,我覺得他們開始關心國際新聞,拓展了他們的視野。(109年6月10日)
  1. 學生樂思考、愛發表
授課教師發現課堂上,學生有學習興趣,常在思考、討論和發表,師生會有精彩的對話火花。
學生在課堂的發表與討論,往往會有令人驚豔的思考歷程呈現。例如,在閱讀文本時,學生質疑作者在文本裡對動物行為的描述,是因為作者沒有用動物的視角來看…所以作者才會這樣說…(研究者與社群夥伴辦公室對話紀錄)
  1. 思維文化的形塑
思維文化的形塑:我們以合作學習和PBL問題導向教學法,建立完整的討論、提供反思的空間,創造重視思考、顯現思考、積極推動思考的環境。
課堂上進行小組分組討論,學生能彼此激盪出很多令人驚喜的點子,例如大城市會有那些難題…學生比我們想像中還要懂得更多…(國際教育三年級授課老師辦公室對話紀錄)
 
(五)訪談家長對課程意見
 
期末辦理課程發表會後,請家長寫回饋意見,以下是家長意見。
 
    透過幸福時光這個主題,孩子 能了解原來坦尚尼亞的孩子在並不富裕的生活條件下,也能擁有屬於自己幸福的時刻…這樣的異國文化比較拓展了孩子視野。 有一份學習單是要孩子訪問家人心目中認為的幸福是什麼,和他討論後,孩子發現原來媽媽的幸福都圍繞著他,這讓我們彼此的心更貼近了(家長回饋1)。
 
    遠到越南參訪不僅能讓孩子親身體驗當地文化,實地參與不同國家學生上課情況及和當地孩子面對面互動…讓我們的孩子…實際了解廣大的世界舞台不只是電視媒體闡述的一個概念…是真真切切在孩子生命中發展的進行式…(家長回饋2)。